近期,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報業集團承辦的《深圳科普課堂》系列視頻在全網正式上線并受到廣泛關注。八期《深圳科普課堂》旨在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視頻,向公眾傳遞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據統計,該系列視頻自上線以來,總瀏覽量已超過50萬人次,成為本年度開春科普領域的一大靚麗風景線。
《深圳科普課堂》系列視頻是深圳市科協為貫徹落實《深圳經濟特區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而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系列視頻共包含8期內容,具有多個亮點。
一是主講專家陣容強大、科普內容科學嚴謹,把科學知識講得深入淺出,讓觀眾易于理解。主講專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流動力學家夏克青,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國際量子研究所所長俞大鵬兩名院士領銜,并邀請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劉青松,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專職秘書長譚維佳,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楊瓊,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副研究員肖華,深圳氣象高級工程師夏昕,深圳實驗學校高中園數字生命實驗室負責人周穆瑤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科技工作者們一同開講。
二是主題鮮明、科普知識覆蓋面廣?!度绻刂玫厍?,人類文明還能產生嗎?》《生態優化——AI科技守護濕地精靈》《流動的力——無處不在的流體力學》《海洋微藻:揭秘海底的“微型寶藏”》《基因密碼——人工智能加速“個性化”葡萄育種》《解密風云——氣象密碼的科技解讀》《未來已來:具身智能正在改變你的世界》《量子革命!解鎖宇宙“超級大腦”》……該系列視頻科普方向包含地球學、生態環境、物理學、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每期視頻都圍繞一個特定的科普主題展開,知識遞進、學科銜接自然。從地球整體的科學探索,到生態細節的深入剖析,再到前沿技術應用的廣泛介紹,這一系列視頻不僅符合公眾的認知邏輯,也展現了科學的廣闊視野和深遠影響。
三是多渠道同步上線,傳播廣泛。每期視頻有長短兩個版本,分別為25分鐘左右、1分鐘左右,在深圳報業集團多個視頻號:大灣區故事、大灣區新聞,以及深圳商報視頻號、官方微博、讀創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全線推出,為觀眾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機會,真正實現了科普資源的廣泛覆蓋和高效傳播,讓更多人能夠隨時隨地獲取科學知識。
四是剪輯精良,觀賞性強。該系列視頻配合實驗實拍畫面、圖文注釋講解、動態切換特效等呈現方式,打造恢宏大氣、活潑親切,語言生動明了的視頻風格,力求向公眾展現一系列具備科學性、可讀性、趣味性、實用性、思考性的科普作品。
《深圳科普課堂》系列視頻不僅豐富了公眾的科普知識,也為推動全域科普發展、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作出了積極貢獻。未來,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繼續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使崇尚科學、追求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