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將于11月23日至25日在深圳舉辦。本屆論壇延續“開放·信任·合作”主題,共設1個主論壇和11個平行分論壇,邀請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0名世界知名科學家、教育家、經濟學家、企業家、世界重要科技組織負責人等嘉賓出席活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將出席本次論壇,并在主論壇發表主題為“全球化創新發展”的主旨報告。
薩金特目前為紐約大學經濟與商業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作為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他為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他所帶領的理性預期學派遵循古典經濟學的傳統,相信市場力量的有效性,認為如果讓市場機制自發地發揮作用,就可以解決失業、衰退等一系列宏觀經濟問題。2011年,基于“對宏觀經濟中因果的實證研究”,托馬斯·薩金特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諾獎委員會認為他的研究對于解釋宏觀經濟學當中的數據有著非常重大的貢獻。
近年來,薩金特教授頻頻來訪中國,并于2017年加盟北大匯豐商學院,擔任薩金特數量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所長。他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達對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新能力的感嘆,“中國創新速度是美國的三倍”“人工智能就是統計學”,他的金句在近幾年廣為流傳。他還多次感慨,自己學生里最棒的都是中國留學生,“我接觸中國的方式,就是接觸中國的學生。”他認為,中國學生積極樂觀的情緒讓他看到了中國可期的未來,“我對中國未來的發展非常樂觀。”
托馬斯·薩金特在北大經濟學院發表學術演講
11月23日,薩金特將出席第五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主論壇,并發表主題為“全球化創新發展”的主旨報告,這是主論壇的第一場報告,圍繞科技探尋前沿這一版塊展開,探討把握開放科學、開源技術、開放數據的發展機遇,推動前沿領域科技合作,攜手共建相互信任的開放創新生態等話題。除了科技探尋前沿版塊,主論壇還將圍繞科技促進發展、科技應對挑戰、科技有效治理三大版塊各設置一場主旨報告。
此外,主論壇還安排了高端對話、科技成果發布等議程。高端對話環節以“大科學設施建設與國際科技合作”為主題,將邀請楊學明、趙振堂、陳和生、封東來等兩院院士就如何通過大科學裝置推動國際科技合作、促進科技發展等進行研討交流。大科學設施是產出重大原創成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利器,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程度的標志,相關領域專家的面對面高端對談交流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大科學設施建設和國際科技合作提供重要人才參考和支持。
在科技成果發布方面,聚焦科技探尋前沿與科技促進發展、國際區域合作主題,主論壇將聯合化學領域國際知名科技組織發布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并立足大灣區,遴選出具有巨大潛力的創新技術,發布大灣區十大科技成果。
來源:第五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官網